在荒謬的世界中談善惡———不容錯過的音樂劇《大狀王》

方唐鏡的助紂為虐顯然是十惡不赦,但宋世傑的心祥也稱不上善。兩人眼中惡行似小惡,實質間接殺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大惡。

這場旅途,最終目標都是救贖自我。方唐鏡透過重遇宋世傑,營救楊秀秀找到了自己善良的心,宋世傑在對楊秀秀的愛情中,看破世間是非恩怨,從憎恨到原諒。而楊秀秀雖然率性善良,卻不能否認她曾見死不救的罪過,《懸崖》一曲盡訴出她的無奈。那怕是嫉惡如仇的好狀師何淡如,一心行善也間接導致宋世傑送命、周素香一屍兩命,在《踏上青源》可見他的自我詰問。善與惡如何定斷?

文/葉嘉兒

香港近日的劇場氣氛突然濃厚,《最後禮物》加場至50場亦火速全數沽清,筆者由初售至加場也無緣一睹選位的頁面,只能望門輕嘆。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上演《最後禮物》的對岸,西九戲曲中心同樣上演了一場不容錯過的音樂劇--《大狀王》。

難得一見的清裝公堂戲

《大狀王》意念源自清裝公堂戲《審死官》,公堂即如今法庭。法律題材相關的劇集及電影俯拾皆是,大家不會陌生。如近日韓國《非常律師禹英禑》,以及本港著名電視劇《壹號皇庭》,也不難令人聯想起周星馳主演《九官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

舞台不及劇集及電影,空間及時間有限,能夠引起觀眾興趣,以致觸摸他們內心的案情絕不能落入俗套。單靠對簿公堂推進劇情本已考驗編劇。音樂劇背景下,更需考慮音樂風格,將廣東話的九聲入詞,言簡意賅地讓一無所知的觀眾理解,以致投入,堪稱不可能任務。不過,看到製作團隊時,你便不用存疑。

方俊杰任導演,鬥智鬥力的查案題材在編劇張飛帆筆下行雲流水。音樂劇的靈魂--曲詞由高世章及岑偉宗包辦,加入琵琶的樂音配合劇中的時代。岑偉宗對廣東話的執着,可見於歌詞間的「㗎啦噃」,據聞目前版本比試演減少大量虛詞。全劇三段公堂劇各長達十多分鐘,包含控辯雙方唇槍舌戰,會眾喧嘩吵鬧,音樂在營造審案緊張情緒可算交足功課。如此金牌組合,一度吸引近三百人試鏡,堪稱藝壇盛事。

值得一提,《大狀王》是高世章及岑偉宗二人合作的第十個作品,相信團隊沒有保留的信任,才可以成就一部部雋永的作品。

過去兩年半,劇場四度關閉。本應於2020年5月正式公映的《大狀王》因疫情而兩度急剎停,最後總算在今年秋季搬上舞台。

誰是大狀王?

方唐鏡(劉守正飾)與宋世傑(鄭君熾飾)的對手戲是全劇一大焦點,在宣傳單張已見美術指導刻意拍攝兩人側面,兩人神態相似,令觀眾好奇誰是大狀王?

第一幕約16分鐘的《申冤》以民女擊鼓鳴冤開始。方唐鏡的卑鄙性格,以及他與宋世傑的關係,由此展現觀眾眼前。

方唐鏡與宋世傑份屬友好,兩人於孩提時相約捕捉傳聞的金蜻蜓,方唐鏡意外把宋世傑推進黃泉。滿腹怨恨的宋世傑化身鬼魂依附方唐鏡。表面助他在公堂上堂戾橫折,百戰百勝,實質令他種下惡果,以求儘快令他作的壞事累積至九百九十九件,由上天親自收回他的性命。


一世罪名,一生作孽,總會有一天要還。方唐鏡得悉宋世傑的詭計後,因怕死而金盤洗手,卻造成軒然大波,導致家中婢女楊秀秀陷入危機,誤打誤撞成為了方唐鏡與宋世傑二人救贖自我的起點。

善與惡的悖論

方唐鏡的助紂為虐顯然是十惡不赦,但宋世傑的心祥也稱不上善。兩人眼中惡行似小惡,實質間接殺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大惡。

這場旅途,最終目標都是救贖自我。方唐鏡透過重遇宋世傑,營救楊秀秀找到了自己善良的心,宋世傑在對楊秀秀的愛情中,看破世間是非恩怨,從憎恨到原諒。而楊秀秀雖然率性善良,卻不能否認她曾見死不救的罪過,《懸崖》一曲盡訴出她的無奈。那怕是嫉惡如仇的好狀師何淡如,一心行善也間接導致宋世傑送命、周素香一屍兩命,在《踏上青源》可見他的自我詰問。善與惡如何定斷?

下半場一開始,方唐鏡棄惡從善。然而種下的罪孽哪可洗淨?劇中以《道德經》一歌描繪方唐鏡生命處景。他出生如一杯清水,被一滴墨水污染後無法回復清澈。真的無辦法了嗎?惟有將水倒入大海,在海納百川下,墨水才淡如不見。縱使孳債沒法一一償還,但方唐鏡可做更多好事,令人生載體更寬廣。

上半場最後一首歌《一念一宇宙》幕精巧表達了全劇的世界觀。誠如宣傳文稿寫道:「智慧與生俱來,而善良是選擇」。一切事情一早注定,雖然世界或會變得更壞,但善惡的選擇一直在我們手中。當你決定從善念頭產生,一個新的宇宙便會誕生。

舞台上沒有一人稱得上善良,但善良的榮光,在劇場無限綻放。正如楊秀秀在劇中對方唐鏡說,「將你做過嘅好事記低,會影響更多人做好人呢!」每一位在場的觀眾確實已手持一隻拯救倉生的「金蜻蜓」。

《大狀王》的宣傳單張附上一張印有「金蜻蜓」及「明鏡高懸」的書籤,提醒人皆手執拯救蒼生金蜻蜓,從善的選擇一直在我們手上。


關於《大狀王》你必要知道的數字

《大狀王》的結構與音樂一絲不苟可不是一天達成,場刊強調了四個數字:「十年醞釀,三年創作,一年排練,三小時演出」。所謂十年之始,是高世章十年前的靈光一閃,然後於2014年與岑偉宗達成共識。這個念頭在西九文化區加入後,促成與香港話劇團聯合主辦及製作,終於正式落實這部清朝音樂劇。

音樂劇《大狀王》經歷了2019年的試演後,以不同渠道收集觀眾意見。以求去蕪存菁,刪去支節,修改節奏,務求恰到好處。三年間,將近半的音樂重新編排,誠如《道德經》一曲便經歷了廿多個版本方現身觀眾耳畔。

撇除上述數字,筆者再加多兩個數字--「一」波「三」折。過去兩年半,劇場四度關閉。《大狀王》本應於2020年5月正式公映,卻因疫情而兩度急剎停,最後總算在今年秋季搬上舞台,可是9月9至12日的場次卻因演員成為密切接觸者而被迫取消。結果筆者手持的13日門票便成為為了首場。

百老匯劇院近日公布,疫情影響下票房未如理想,長壽音樂劇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歌聲魅影》)將於明年2月18日上演最後一場。昨日(26日)得悉《大狀王》餘下演出取消因再度受疫情影響,取消原訂於9月27日至10月1日餘下五場演出。這世代,在劇場內欣賞節目一與演員同呼同吸也變得不再理所當然,重演時請你不容再錯過。



作者簡介:葉嘉兒,熱愛文字與藝術的溫度。相信「欲誠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在這個衝突頻起的年代,我們更需要謹慎地攝取文字與藝術的養分,才能在亂世中與理想和勇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