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需要雅俗共賞,接納各種流行文化的元素之,令觀眾目不暇及,有意一看再看。《大狀王》「貪心」得合宜,糅合佛家思考、公堂辯論、愛恨情愁等。借清朝末年廣東四大狀師之一方唐鏡一角借題發揮,加上明朝「狀王」宋世傑作對手戲,似是疑非,如幻似真,令人耐人尋味,疑幻似真的歷史加上以對曲型式的歌曲字字珠璣、言簡意深、凝鍊有力。
文/葉嘉兒
香港音樂劇發展多年,仍未能在國際舞台佔一席位。事實上,廣東音樂早於八十年代已紅遍亞洲,鄧麗君、梅艷芳、張國榮及Beyond等經典人物更家傳互曉。流行文行走先一步,惟音樂劇卻多年始走不出香港。這次,疫情下誕生的《大狀王》或能為本港音樂劇立下里程碑。
醞釀已久成醇酒 時機熟透
音樂劇融合音樂、戲劇和舞蹈,在英國倫敦西區、美國紐約百老匯蓬勃發展。事實上,香港亦不乏出色的音樂劇,未能在國際佔一席位欠的未必是歌藝,或只是各方的配合。
據聞創作團隊銳意將《大狀王》打造成本港第一部長演音樂劇。
對音樂劇有興趣者,旅行歐洲必看音樂劇,例如到訪英國倫敦西區必看Les Misérables(《悲慘世界》),優秀的市場推廣促成旅行必去景點。百老匯音樂劇以商業模式擴展,成功打造出多部長壽音樂劇,揚威海外。就像家傳戶曉的《歌聲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從1986年首演到今天,在世界各地上演的城市超過150個。
本港方面,近年開始見政府在音樂劇發展上更多參與。於2020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文化節目組主辦的《我們的音樂劇The Originals》,節錄1970年代到2020年近五十年間,約二十齣本地原創音樂劇重演,包括《白孃孃》及《一水南天》。去年康文署再度舉辦《我們的音樂劇Reimagined》,向近年音樂劇如《一屋寶貝》、《奮青樂與路》及《遇上1941的女孩》等致敬。
香港音樂劇的潛力
藝術的發展需要經歷一次次的實驗,在有實際成果前需要有一群有信念的推手。昔日盛極一時的文藝復興也全賴麥地奇家族的羅倫佐(Lorenzo)等贊助者帶頭的支持。文化創作泛起的漣漪不盡反映在GDP,今天的香港音樂劇不乏有心有力的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本港音樂劇經歷了多年發展,醞釀已久成醇酒。在《大狀王》身上,可感受到東風始輕送。
香港作為典型商業化消費城市,從中發展的戲劇,甫出生便在商業與藝術周旋,往往被迫向現實折腰。幸而《大狀王》由西九文化區主辦,即使經歷了三次觸礁,但仍有資源繼續排練,繼續期待,繼續上演。
一般而言,普遍舞台劇只有數天入台時間。運送佈景、道具、在場地搭電及設機關需要分秒必爭。而《大狀王》享有西九文化區的主場之利,擁有長達十天的入台時間,在香港來說可算相當奢侈。成果在燈光、舞台美學、設計,以至空間運用上可見一斑。劇中善用戲曲中心大劇院的圓型舞台,在演員移動時營造緊張感,觀眾尤其可留意阿細(宋世傑)溺水的一幕。
再說即場演奏音樂方面,今次樂池裡的十二位樂手,每位都由作曲家高世章嚴選,他們亦身兼音樂總監或擁有自己的樂團,可見製作的一絲不苟。
現實上,廣東話音樂劇被質疑的市場較窄。高世章曾經在訪問表示:「我們不得承認香港的市場太小,未能做一些太大的製作,一定要向外拓展市場……」(註1)是次團隊特意配上英文字幕,更找來香港展能藝術會(通達服務)口述影像員,讓視障觀眾收聽,務求令這部戲走得更遠。
正如前言論及,廣東歌早已大行其道,筆者認為粵語不是限制,真正要做的或者是建立可持續的生態圈,未衝出國際前,至少吸引本土觀眾,令更多人看到音樂劇的生命力。
《大狀王》沒有難看的理由
一部劇經歷了千錘百煉和反覆推敲,終會釀成醇酒。《大狀王》注定會是一部經典,它本來已沒有難看的理由。
音樂劇需要雅俗共賞,接納各種流行文化的元素之,令觀眾目不暇及,有意一看再看。《大狀王》「貪心」得合宜,糅合佛家思考、公堂辯論、愛恨情愁等。借清朝末年廣東四大狀師之一方唐鏡一角借題發揮,加上明朝「狀王」宋世傑作對手戲,似是疑非,如幻似真,令人耐人尋味,疑幻似真的歷史加上以對曲型式的歌曲字字珠璣、言簡意深、凝鍊有力。
然而,《大狀王》亦有失分位。雖然故事結構工整,但卻不免落入商業化的俗套。三小時的演出太多話想說,太多道理想交代,其中下半場交代楊秀秀與方唐鏡的感情線畸嫌累贅,忽略留給觀眾的想像空間,考驗觀眾專注力。
一部好的小說要有合宜的停頓,令讀者可喘息;一首好的音樂安放好休止符,可控制聽眾的呼吸。適當的停頓與留白的意義是令觀眾可將自己的想像加入劇情中,達就到同呼同吸的效果,定必令全劇昇華。
正確欣賞音樂劇的方式
高世章在首場謝幕時表示,香港音樂劇不只需要好的製作團隊,更需要各界支持,以及有要求的觀眾。其實音樂劇絕非曲高和寡,欣賞方式多元。除了一般的舞台亮點,觀眾可留意歌曲風格、角色的唱腔,以及演員間營成的舞台張力,更加簡單是細看場刊,細味歌詞,知道故事,了解創作過程等,可算上對音樂劇的最大支持了。
(註1):馮珍今:〈「香港的音樂劇,一定不會死!」——專訪高世章(下)〉,見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3%80%8C%E9%A6%99%E6%B8%AF%E7%9A%84%E9%9F%B3%E6%A8%82%E5%8A%87%EF%BC%8C%E4%B8%80%E5%AE%9A%E4%B8%8D%E6%9C%83%E6%AD%BB%EF%BC%81%E3%80%8D-%E5%B0%88%E8%A8%AA%E9%AB%98%E4%B8%96%E7%AB%A0/。
作者簡介:葉嘉兒,熱愛文字與藝術的溫度。相信「欲誠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在這個衝突頻起的年代,我們更需要謹慎地攝取文字與藝術的養分,才能在亂世中與理想和勇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