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青,蝦子香,書評,香港文評大賞2019

【書評組得獎作品】推薦獎:〈《蝦子香》書評〉

在香港這種發達城市,「女子工作一旦有成績,馬上譏之爲『巴 閉』,『厲害角色』,『慈禧太后』......」誰甘願一生留在家中,但誰又願意被披戴上貶義 詞被人說閒話呢?沒有人會想在「腳趾縫中卑微地生長」,一生受盡屈辱。現時的社會仍需 進步,向男女平等的目標去邁進。

胡燕青作品《蝦子香》

胡燕青作品《蝦子香》

推薦獎:盧霄陽

編者按:為提早表揚優秀作品,現以不記名方式把作品刊登,以供大家欣賞。賽果公布後將會加上原作者名字。文中所有圖片皆為編輯所加。

《蝦子香》一書由二十八篇散文輯成,作者由多件生活小事延伸至各種生活或社會上的問題,去 抒發她以不同身份對此的看法和感想。作者一書由生活,工作寫到家庭和宗教信仰,話題廣 泛。 以《鄰舍》這篇爲例,作者借在電梯裏有小孩向她打招呼並與其母親寒暄一事,引出 香港人看上去冷漠的現象,爲此去申辯解釋到其實香港人的沉默是爲了保存對方空間一種禮 貌,最後再引用聖經去帶出她對「愛人如己」的看法以及愛人的方法。而書的後半部分大致 上是關於作者與父母親以及子女的親子情,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母親離世的不捨,懷念之情。 

書中有幾篇令我印象深刻,也帶我深入思考。首先是《肋骨的位置》,這篇述說了當代女人 所面對着的問題,令我有所反思。我一直對重男輕女,性別不平等的議題持有反對的態度。 重男輕女的這種想法對女性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我至今也不能理解爲何這種思想會根深 蒂固在社會當中。「但千百年以來,女人卻只能透過認識男人來接觸世界」一句,實在令人 痛心。千百多年,女人竟被這種膚淺的傳統思想禁錮,只能依賴男人,沒有地位,缺乏獨立, 一生過得是如此地卑微。爲此我很慶幸我並沒有出生在古代被那種極端思想包圍着。儘管現 代社會設立了性別歧視條例,擁有了婦權會等組織,男女不平等問題有所改善,但在不發達 國家這種思想仍然盛行,女孩們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就算是發達的「文明」社會,這種問題 也在悄然進行。書上又講到「女性永恆的兩難」,難道女性就只能留在家中相夫教子,而不 能在工作上獲得一點成績嗎?在香港這種發達城市,「女子工作一旦有成績,馬上譏之爲『巴 閉』,『厲害角色』,『慈禧太后』......」誰甘願一生留在家中,但誰又願意被披戴上貶義 詞被人說閒話呢?沒有人會想在「腳趾縫中卑微地生長」,一生受盡屈辱。現時的社會仍需 進步,向男女平等的目標去邁進。沒錯,「女性要強調的是權利,不是權力」。 

Photo by rocknwool on Unsplash

Photo by rocknwool on Unsplash

第二篇是《閒話針線》。作者的毛衣破了,她拿起針線修補。她用不同的針步帶出她對母親 的回憶,修補手足之情,亦盼望父親能穿過基督的針孔。她細心的觀察,用比喻去形容各種 針法的特點,「小海豚偶爾也會往後翻一個筋斗,回到原來的位置,再潛入水底往前游,遊 些許又往後翻......」,用小海豚去比喻回針是多麼的貼切和生動啊!關於毯針,作者提到人 們要去愛中國,愛同胞,卻難以去愛不文明,不遵守規則的,像是隨地吐痰,在車廂小便吃 東西的。無可否認,做到這一點的確很難。中港矛盾在這幾年越來越嚴重,衣襟上的破洞越 來越大,這需要解決,去補救。而我認同作者的觀點,我們需要對話,這樣才有足夠空間給 衣襟的鈕釦去將其緊緊扣住,把洞補好,而不是一味地歧視,小事化大。這種不文明的人只 是佔少部分,我們要去看事情的全面,而不是將看到的一小部分當作全部,否則就一錯特錯 了。我們要通過對話去溝通,問題解決了,香港才會更美好。另外,關於手足情。從書中可 見,作者姐弟三人的手足情曾因母親的治療方法因而破裂。書把手足情當做十字繡,需靠一 個又一個的小針步去組成,不管完成了多少都只略見眉目,只有整副刺好了,美輪美奐的十 字繡才會完整地呈現。正如手足情一樣,要從小建起,靠共同的經歷,互相幫助逐漸建立起 來。每件事看起來都不是那麼起眼,可這就是建立起堅不可摧情感的地基啊!我認爲不只是 十字繡,手足情需要日積月累,所有事也一樣。比如說想要文筆好,要多看書積累好詞佳句; 想要當上一位難求的職位,要多嘗試不同工作累計工作經驗。哪有什麼一夜成名,那靠的平 時那些毫不起眼的努力。成功沒有捷徑,唯有努力勤奮去打好通往成功道路的根基。 

最後是與書同名的《蝦子香》。情人節,忙着做巧克力,蛋糕準備情人節的子女令作者感到 寂寞,擔心孩子有了自己的愛人後不會再懂得陪伴作者,顧着自己的男女朋友而忘卻作者, 關係疏遠。可是,情人節晚上子女不僅惦記作者,還特意留了巧克力和蛋糕給作者。是的, 儘管有了自己的朋友,愛人,家庭,仍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勞心勞力地把我們養 大成人,母親更是十月懷胎受盡皮肉之苦才把我們生下來。難道當我們成家立室後就應該把 年邁的父母親晾在一旁嗎?子女難道不是應盡孝道照顧可能已經行動不便,滿頭爲我們操心 而長出白髮的父母,怎可以把他們當成一種負擔呢?現今社會中出現的「空巢老人」。他們 在生活中無依無靠,獨居家中。兒女卻長期在外地打拼,想着掙錢去孝敬父母,令他們衣食 無憂。原意是好的,但他們只注意到物資層面上,卻又忽略了情感上,心靈上的支持。在父母急需協助時,子女卻不在身邊。長期兒女的陪伴,只有金錢上的支援有怎足夠呢?現在很 多子女主動給家用給父母,可是你看!書中情人節一事可以看到父母最渴望的是子女們的陪 伴。陪伴不只是在父母親節爲二老送上一句祝福,又或者是短短一兩個小時的共進晚餐。陪伴應是長時間的,我們要做一個父母可以隨時依靠信賴的子女,令他們在晚年不再爲我們操 心擔憂。爲何不開始嘗試每晚與父母打一通電話,又或是在吃飯時放下手機共進天倫之樂呢? 別再令自己多年後看着滿手老繭,滿臉皺紋的他們時再去自責,太遲了。書中,作者的母親 去世後,父親心裏空空的難獨自從憂傷中走出來,一下子消瘦許多 。而作者看到了父親的 需要主動帶着丈夫,孩子去他家一起做飯給他吃,又主動約他去吃母親生前愛吃的餛飩面。 作者這種行爲正是我們應該效仿的,觀察家中二老的需要,主動去提供幫助。有空就要趁他 們身體還硬朗帶他們多出去走走。小時候是他們帶我們到處玩令我們的見識廣闊,所以是時 候到我們帶他們出去了,去看看那些他們爲了照顧我們而忽略的美好,他們所嚮往的。剩下 的時間正在沙漏中一點點溜走,我們要抓住剩下時間的尾巴,令日後的回憶像蝦子香一樣讓 人回味無窮,如巧克力般使人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