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也斯與米蘭昆德拉

也斯當時為何這樣寫和有甚麼意義,就可能要讀過整篇小說才知道答案。所以,這段時間我們重溫昆德拉作品時,不妨也找找也斯這篇〈去年在溫泉區遇見寫小說的大師〉來讀一讀,從中可能會發現更多。

文/鄧以楷

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早前離世,享年94歲。昆德拉的多部小說作品風靡世界各地無數讀者,香港自然不例外。也斯、西西等本地作家,都曾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介紹過昆德拉其人及作品。其中,也斯更曾在一篇短篇小說中,與昆德拉來了一場疑幻疑真的正面對話。

尉遲秀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台北:皇冠文化,2004年)。

 

也斯在2000年出版的青文書屋版《布拉格的明信片》小說中,新增了一篇名為〈去年在溫泉區遇見寫小說的大師〉的短篇,講述敘事者「我」在捷克溫泉渡假區與小說大師「M.K.」碰面,和他討論小說與文學話題。不難發現,「M.K.」是在影射米蘭.昆德拉,而小說的名稱也和法國名導演阿倫雷奈的《去年在馬倫伯》(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遙相呼應,這恰巧是也斯十分喜歡的作品。

 

這篇短篇不但借用了昆德拉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Nesnesitelná lehkost bytí)部份情節,整個故事框架也是來自1968年昆德拉發表的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Laughable Loves)的〈二十年之後的哈維爾醫生〉(Dr. Havel After Twenty Years)。而小說最有趣的地方,在於「M.K.」在說話口吻與昆德拉本人無異,讓人覺得也斯好像真的見過昆德拉。不過,這些出自「M.K.」口中的對白實是來自昆德拉《小說的藝術》(L'Art du Roman)中的訪談內容,也斯從中抽選了部份再加入自己創作的對話,達至這個疑惑疑真的效果。

米蘭.昆德拉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Laughable Loves)。

 

可是,〈去年在溫泉區遇見寫小說的大師〉不見得是篇純粹致敬作品,小說中寫到「M.K.」與「我」對話一直處於醉醺醺的狀態,也未見好正面回應「我」的提問,最後二人更是不歡而散。

 

至於也斯當時為何這樣寫和有甚麼意義,就可能要讀過整篇小說才知道答案。所以,這段時間我們重溫昆德拉作品時,不妨也找找也斯這篇〈去年在溫泉區遇見寫小說的大師〉來讀一讀,從中可能會發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