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與青年必讀書

[文青身段] 五四,青年必讀但難念的書?

文/匙耕

 

五四,到底有甚麼值得青年必讀之書?抑或五四本身就是一部青年必讀之書?

五四,到底講的是那場街頭抗爭運動,抑或尚未實現的精神理想?

人人都有手機隨身拍的科網時代,賽先生(科學)來了,德先生(民主)還是那麼遠嗎?

 

四圍讀書會:五四精神與青年必讀書

四圍讀書會:五四精神與青年必讀書

講者陳學然博士

我懷著這種心情,在疫情尚未平息的五四101周年的晚上,參加香港文學評論學會所辦四圍讀書會,聽「五四精神與青年必讀書」。在網上參加講座,感覺沒有那麼剎有介事。陳學然出版了專書《五四在香港:殖民情境、民族主義及本土意識》,以專家身份配合PPT上載,簡述當年在北京學界發生的五四。

 

四圍讀書會:五四精神與青年必讀書

四圍讀書會:五四精神與青年必讀書

文學角度認識五四通常從《新青年》開始。這次比較深刻的是講者提到當年五月四日,在天安門聚集三千名學生,手持「打倒賣國賊,收回山東權利」的標語示威。當時總指揮原來是傅斯年(1896-1950)。為甚麼注意傅斯年(1896-1950)?他受老師胡適影響,不主張動用武力。在軍閥極權的時代,火燒趙家樓,到底誰點火,恐怕一時說不清?讀陳占彪《五四現場》,有當事人憶述,現場見憤怒的學生潑煤油點火,之後北洋軍閥政府開始搜捕學生入獄。往後遊行罷課罷市……《五四運動的性質》作者余英時,有學生叫王汎森,曾撰博士論文研究後來成為台大校長的傅斯年,認為與其說他是「一個五四青年的失敗」。倒不如說一個「失敗的五四青年」。

 

圖片 54.png

傅斯年(網絡圖片)

至於香港的五四,我看過城大製作的短片[https://m.facebook.com/pages/category/Book/家國之間五四在香港百年回望-113097737017745/ ],記述香港的五四運動被港英政府打壓, 難以引起巨大的衝擊。片中說香港的「五四」 運動發生在1919年6月4日。根據當天的《華字日報》,只是七、八個白衫褲學生在中國製造的油紙雨傘上用白油寫上「國貨」兩個大字,在街上緩慢步行,連口號也沒有吭一聲,便被警察拘捕,落案起訴,控告「此等舉動不准行於香港」。方知百年前香港已有第一場傘運。

 

五四發生與媒體興起,出版業崛起,助長知識文化有關。除了傳統的五四文藝書及雜誌,書評家鄭政恆推介較少人討論的小說《熱血痕》(1920出版),作者寫時僅廿歲,已企圖通過文學介入社會事件。

 

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文學

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文學

作者孫受匡(1900-1965)皇仁中學畢業,創辦了當年香港第一個新文化機構「受匡出版部」。《熱血痕》珍本獨家收藏於中大。書中痛罵香港學「生」大多數是學「死」,作品亦已使用大量白話。

 

主持吳美筠指出歷史事件、文獻是歷史事實,讀歷史也講求如何詮釋,歷史視野。五四的文化精神,不同時代人言人殊,成為不同政治立場爭逐話語權的據點。正如大量搜攞1915-1923民間報刊撰寫《五四運動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的周策縱,在《五四運動史》中譯本再自版自序說:「五四」運動本身的複雜性和後來各黨派的不同解釋,更使親身參與者、所見者、所聞者、所傳聞者,前後的回憶往往自相矛盾;或加油加醋,畸輕畸重;或無中生有;或抹煞事實;或誇張減料,抹黑抹紅,幾乎無所不有。因此他深惡當代史實多在逢迎上意,為黨派之爭而去歪曲歷史。

 

五四運動史書影

《五四運動史》書影

這次網上活動參與者數十人,很少有人發問。提問只有一人。五四已經成為過去,對於當下的年青人,真的有關係嗎?

 

我們早已知道五四運動並未成功,有缺陷的五四,還能向這世代提供精神資源嗎?如果說,五四學生外對強權內除國賊的自信,生活和教育觀念的革新,代表著意識形態的解放,啟蒙(enlighten),覺醒(awakeness);那今天呢?余英時曾撰文分析五四的文化和歷史作用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8274;引述胡適曾將「五四」新思潮的根本意義歸結「評判的態度」。文中提及另一本胡適、雷震、殷海光等人辦的雜誌《自由中國》。若說是把五四精神再發揮到空前的高度,特別在政治領域的話,就是說明,通過對國民黨種種不合理政策的強烈批評,以異見聲音來宣揚自由民主法治,推動民主運動。雜誌終被國民黨所禁,最終停刊。

圖片來源:https://haikuang.org/

圖片來源:https://haikuang.org/

小文青最想不到,這雜誌竟是由當年寫第一首新詩的胡適所創辦所推動。胡適的新詩寫得差,眾所周知,甩不掉舊體套路,但有些用來唱便流行起來。其中一首〈蘭花草〉,網上聽過陳奕迅和葉倩文合唱版。

 

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若以花為喻,又覺恍有所指。如此說來,五四今天,是否苞也無一個?是否看得太多種得太早?